养老服务不仅不能少人情味,还需要营造“家”的氛围!
养老服务最不能少的是人情味
“和老人交流原来不是想象中的那么枯燥”“养老服务可以钻研优化的内容有很多”“我以后会考虑把养老作为职业的”……据近日《工人日报》报道,上海开放大学日前开办首届大学生养老社工培训班,共吸引来自上海18所高校、21个专业的约200名大学生参训。此次培训班让学生们对养老社会工作岗位有了更多了解,也为养老行业吸引高层次人才加入奠定了基础。
提高养老服务水准,不是新鲜话题,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日俱增。据统计,我国目前有2.67亿老年人,其中,失能失智老年人4000多万,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3500多万,空巢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一半以上。另据测算,到2035年左右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,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。
不少人对养老存在各种担忧和疑虑,其中尤以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话题引人关注。不可否认的是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调动社会力量,既可以促进银发经济发展,促进养老产业专业化和精细化,也可以将更多劳动力从照顾老人中释放出来,拉动就业。但具体到老人个体而言,入住养老院或者依托养老机构来养老,期望和现实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。
比如,一些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超过不少家庭的经济实力,居住环境不尽如人意,饮食不合口味,健身设施和空间不足,护理服务因人而异等,都让不少老人不愿选择养老机构,无法安心养老。
四川有一家与众不同的养老院,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角度。这家养老院的创办人是两位年轻人,他们想要办一家“自己愿意住的养老院”。他们聘用了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工作人员来负责照顾老人,还会拉着老人一起玩耍,老人也将他们视作孙辈,“盯着他们吃早饭”。
另外,此前有媒体报道过一些地方尝试将“一老一小”放在一起照顾,即定期将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到养老院,与众多爷爷奶奶们一同起居、玩耍,老人们有了朝气,孩子们也能听到各种“过去的故事”并从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。相较之下,这类养老院里的老人心情更为开朗,心态也更为年轻。
在养老事业不断高端化、精品化的当下,诸如四川的这家养老院、上海的养老社工培训班以及“一老一小”牵手养护等模式,为养老提供了更多人文关怀的尝试。
对比现在的不少养老机构,硬件越来越豪华,服务越来越全面,而收费也是不断走高,但往往都忽视了养老服务中很重要的人情味问题。正如网上的流行语一般“全是技巧,毫无感情”。
养老所要面对的,是有着各类生活和情感诉求的老人。针对种种养老焦虑,我们的养老服务应积极回应老人的情感需要。在此基础上,各类的专业知识、证书和完善的设施设备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。
养老既是人生大事、家中要事,也是社会大事,涉及亿万家庭幸福和百姓福祉。对于养老机构而言,用心做好服务老人的每件小事,方是正道经营之法。
来源:工人日报